跳至正文

小组工作中出现这样的组员怎么办

一个小组的顺利成功开展,需要毎个组员的积极投人,但有时候小组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太配合的组员,影响小组的正常推进。遇到这样的组员怎么办?笔者梳理了最常见的三种类型并分析各自应对的方法。

沉默者

在较为活跃的小组中,沉默的组员通常认为自身的沉默能够使其避开过多的关注。然而,恰恰相反,相较于其他难以配合的组员类型,小组当中的沉默者通常会较快得到社工和其他组员的关注。沉默类型的组员通常都较为内向、比较惧怕与人相处。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完美主义者也会成为小组中的沉默者。他们谨小慎微,每次发言前都希望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社工碰到该类型组员时,可以尝试使用以下技巧。

第一,识别沉默。当发现小组组员有沉默现象时,社工首先要细心观察,区分组员只是对某些环节或话题不感兴趣还是真正的沉默者。

第二,营造小组氛围。当意识到小组中存在沉默者时,社工应尝试在活动场所布置、活动内容设计上,增加小组组员的互动交流环节,缩小人际距离,营造自由表达的小组氛围。

第三,善用小组动力。小组到了中期,小组动力渐显,社工可考虑运用小组动力,抓住自然机会,鼓励沉默者复述自身的忧虑,驯导其他组员对沉默者的忧虑予以正向回应。当沉默者因此作出尝试和改变时,社工可具体说出其转变和特质。

如果尝试了多种应对技巧仍收效甚微,社工可考虑为该类组员提供小组之外的个案辅导,进一步探讨沉默的原因及心理活动等。

抗拒者

虽然说当一个人在面对陌生环境时抗拒是一种自然反应,但对于自愿参与小组而在小组中又不愿意或者未能与社工和其他组员合作的人来说,这种现象往往透露出他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当然,对于非自愿参加到小组中的组员,或者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内容、运作不够了解时,也会出现抗拒的行为。因此,抗拒者在小组工作中较常遇到。他们在小组中经常迟到、早退,对小组的动力提出质疑,在小组中尝试垄断话语权,把交流的焦点停留在表层等。

当社工碰到该类型组员时,可以尝试使用以下技巧。

第一,提供表达机会。经观察,部分抗拒者有机会表达出自身的不满情绪或内心想法时,他们的抗拒情绪或行为是会减少的,对小组的接纳度更高。但社工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其他组员在抗拒者表达时可能出现的反感情绪。

第二,表达接纳与尊重。如前文所述,抗拒者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其内心的不安全感。作为社工,应当遵循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原则尊重和接纳。同时,也要引导组员在言语态度上尽量表达真诚和友爱,从而逐渐减少抗拒者的惶恐不安。

讲故事者

小组组员在自我暴露时会谈论一个人当下的想法和感受,但当组员一直用无尽的细节谈论自己或别人时,很有可能成为小组中的讲故事者。讲故事者以一种分离的态度讲述小组之外的生活,虽然讲述了许多细节,但其表达的内容都没有切中话题中心。小组中的讲故事者通常不在乎他人的感受,确切来说,是他们无法感知其他组员。他们认为自己在小组中滔滔不绝就是投人的表现。然而,对于其他组员而言,讲故事者独占小组大量时间,经常抢夺话语权。

当社工碰到该类型组员时,可以尝试使用以下技巧。

第一,适时中断。讲故事者就某一话题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述时,社工应作适时地打断处理,运用直接的反馈来提醒讲故事者回到话题中心。同时,邀请其他组员进行直接而不带批判的反馈,共同协助讲故事者进行感受、想法和反应的聚焦发言。

第二,转变表述的方式。通常讲故事者的话语冗杂哆唆,对一个细节可能多次重复陈述或就某一话题喋喋不休。在适时打断且讲故事者出现转变意愿时,社工可以协助其学习以持续吸引他人兴趣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最终叙述故事的方式应有助于小组正在进行的讨论事项或实现小组目标。

在日常服务中,社工可能还会遇到其他类型的组员,要结合实际情况,秉持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妥善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