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力・焕新”志愿者成长计划在项目首月深入调研居民与志愿者需求后,精准锁定“青少年成长支持”“特殊群体关怀”“家庭互动培育”“女性身心疗愈”“文体活力激活”五大核心诉求,于8月分类设计并落地6项专项活动,累计服务超800人次,在满足多元需求的同时,推动志愿者队伍从“参与”向“专业成长”进阶,为社区治理注入鲜活动能。
一、青少年成长与志愿培育类:打造“学习+实践”双赋能平台
针对青少年暑期“学习无阵地”、志愿者“需代际传承”的需求,我们重点推进“泾澜书桌”自习室与“广场双市集 青春便民集”两大活动。
“泾澜书桌”自习室盘活“泾善泾美”公益驿站公共区域,以“基础搭建-优化扩容-深化赋能-收尾升华”四阶段运营,44名志愿者与64名学生共同构建成长共同体:从首场活动4名志愿者筹备场地,到三周20%学生转型志愿者,再到末周“星光小达人”颁奖会,累计提供自习服务493次、志愿服务 190次,志愿者主导率从30%提升至100%,真正实现“学习成长+志愿能力”双向提升。
“广场双市集 青春便民集”创新“便民+义卖”模式,8名青少年化身“摊主”,自主售卖七夕花束与闲置物品,同时承担市集引导、卫生维护工作;5家爱心商家提供维修、检查等便民服务,覆盖超60人次需求,同步设置九尾狐面具DIY非遗体验,让青少年在实践中锻炼社交能力,也为社区志愿队伍注入新活力。
二、特殊群体关怀与邻里联结类:用温度织密社区关爱网
聚焦特殊群体“渴望关怀”、邻里“需情感联结”的需求,“泾心豆香 夏日清凉”豆花传情活动温暖落地。7名志愿者组成“清凉小分队”,在老年志愿者带教下,从豆花制作的温度把控到搅拌力度逐一学习,再分组为28名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社区老人派送清凉。活动不仅传递社区温情,更通过“老带新”模式实现志愿经验传承,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意识显著提升,社区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三、家庭与女性专属服务类:解锁“实践育人”与“身心疗愈”新场景
针对亲子家庭“需互动+责任教育”、女性“有身心压力”的诉求,我们设计“一只水母一个约定”与“女性疗愈瑜伽坊”活动。
“一只水母一个约定”打破传统手作局限,15组亲子家庭先创作水母灯,融入“环境守护”隐喻,再一起完成1小时社区清洁任务,孩子主动检查卫生死角的身影,让志愿意识扎根家庭,多数家长反馈“比说教更有效”。
“女性疗愈瑜伽坊”联动玛尼瑜伽专业师资,为10名女性定制“基础体式+呼吸冥想”课程,社工团队全程提供动作调整与安全支撑。从“腹式呼吸”到“正念冥想”,参与者肩颈酸痛明显缓解,更自发组建互助群,社工团队借此搭建女性情感联结平台,为后续服务积累经验。
四、文体活力激活类:以竞技拉近邻里距离
回应居民“需释放压力、增邻里互动”的需求,河寸泾“羽”林争霸赛在羽毛球活动室热闹开赛。10名参与者分为5组展开循环赛,项目团队联动物业完成场地消杀、配备应急医疗包,更以“中立调解者”化解规则争议。赛事中,“加油团”欢呼声不断,赛后2名居民主动咨询志愿招募,既丰富文体生活,更以竞技为纽带拉近邻里距离,为社区志愿队伍储备潜在力量。
8 月的分类服务实践,既是“培力・焕新”计划的首次落地检验,也是社区需求与志愿成长的深度融合。未来,我们将基于活动反馈,持续以精准服务回应需求,让志愿力量成为社区治理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