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项目团队紧扣“服务居民、激活社区”核心目标,精准对接全龄段居民多元需求,累计开展6类主题活动共15场次,服务覆盖283人次,实现“民生服务精准化、社区参与常态化”,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与社区凝聚力。
一、节庆赋能:双节联动激活社区文化与志愿活力
在国庆节、中秋节“双节”节点,策划开展“共庆双节”融合型活动,通过“民俗体验+公益义卖+志愿宣传”三维模式吸引社区老中青少群体参与。民俗体验环节设置精准投掷、十二生肖萝卜蹲等传统项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义卖板块由志愿者牵头,义卖款项所得全部捐赠昆山市慈善总会,践行公益初心;志愿团队宣传环节通过服务成果展示,既增强现有志愿者的归属感与荣誉感,又吸引居民现场报名加入志愿队伍,实现“节庆氛围营造”与“志愿力量扩容”的双向赋能。
二、志愿提能:分层培训构建社区应急服务体系
聚焦前期项目调研中志愿者提出的“应急技能提升”需求,构建“基础培训+专业认证”分层培养体系。先是链接宗仁卿纪念医院急诊科主任作为讲师,开展志愿者急救基础培训,课程涵盖急救知识理论讲解、心肺复苏(CPR)标准化操作,确保志愿者掌握“救在身边”的实用技能;后续进一步对接红十字会资源,于11月2日输送10名骨干志愿者参与救护员初级培训,最终全员通过理论考核与实操评估,成功获取救护员初级证书。此举不仅提升志愿者服务专业性,更为社区构建起“志愿者应急响应”后备力量,夯实居民安全保障基础。
三、数字助老:定制教程破解老年群体智能困境
针对社区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难、智慧平台不会用”的痛点,年轻志愿者发起定制我的“智用指南”——河寸泾社区智能手机教程书DIY工坊活动,重点邀请社区合唱团、舞蹈队的叔叔阿姨参与。活动中,年轻志愿者引导老年参与者结合自身使用需求,共同梳理手机基础操作及社区智慧平台核心功能,通过“边讨论边记录、边演示边绘图”的方式,将复杂操作转化为“图文结合、一看就懂”的实体教程书。整场活动不仅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工具使用技巧,更让他们从“被服务者”转变为“知识创作者”,后续教程书将作为社区数字助老资料,帮助更多老年居民跨越“数字鸿沟”。
四、空间焕新:居民共建推动运动场景全龄友好
“羽”你焕新——河寸泾社区羽毛球馆美好升级计划有序推进,通过“议事协商—预热动员—需求调研”三步流程,推动居民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共建”。先是组织物业、羽毛球爱好者、画室老师等多方召开议事会,明确场馆美化方向与活动设计框架;再以“废旧羽毛球变废为宝”为切入点,开展3场手工挂件制作活动,吸引24人次参与,既为后续调研储备互动礼品,又培育居民“场馆主人”意识;最后通过线上线下问卷完成93份有效需求调研,精准掌握居民对场馆美化风格、少年启蒙班、趣味活动的核心诉求,为11-12月落地执行阶段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打造全龄友好的社区运动空间。
五、民生保障:健康与法治服务覆盖居民核心需求
围绕居民“健康管理”与“权益维护”两大核心需求,开展精准化服务。健康服务方面,开设1场公益瑜伽课,邀请专业教练针对女性体态改善、老年人群体关节养护设计课程,累计服务12人次,帮助居民通过科学运动舒缓身心;法治服务方面,创新采用“互动问答+趣味套圈”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围绕邻里纠纷调解、老年人防诈骗等居民高频关注话题设计内容,将法律知识融入游戏互动,吸引34人次参与,有效提升居民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本月活动实现“文化传承、志愿提能、空间优化、民生保障”四大维度全覆盖,既解决居民实际需求,又激活社区内生动力。后续将结合调研反馈与居民建议,优化活动频次与内容设计,推动项目从“落地执行”向“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构建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社区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