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江苏苏州:社区慈善基金促基层善治

中国社会工作

苏州民政局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民政局坚持“市级统筹、三级联动、全面推进”总步调,围绕慈善、社工、志愿三大核心元素,积极构建“主体线、资金线、项目线、服务线、参与线”的“五线”促“善治”模式,逐步走出“以社区慈善基金为纽带、协同联动为方式、慈善项目为核心、专业服务为支撑、多元参与为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善治之路。

推进苏州基层慈善发展的四项基础

如何推进基层慈善发展,以慈善的路径和方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是苏州近年来研究的主要课题。市民政局深人调研后发现,推进苏州基层慈善发展有四项坚实基础:一是慈善网络基础扎实。苏州州慈善系统组织网络健全,运作规范。二是基层社工站全面推进。今年底要求达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全覆盖,明年底村(社区)社会工作室全覆盖,可为基层慈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和专业支撑。三是志愿服务体系比较健全。苏州无论是志愿服务组织、团队,还是志愿者品牌、管理、激励等,都形成了较完善的运作模式。四是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普遍运用。苏州购买服务的社会共识、运作模式、管理机制等有较好的基础,能为多形式开展慈善项目提供有益的经验。

为支持和引导慈善资源下沉,探索慈善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苏州决定以建立社区慈善基金为切人点,链接慈善资源、动员多元力量参与、提供精准慈善服务,充分发挥社区慈善帮困扶弱、盘活资源、激发潜能的作用,将慈善力量根于社区土壤,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截至9月底,全市9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社区慈善基金,另有565个村(社区)建立社区慈善基金,引导慈善资金近5200万元下沉基层,成为苏州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力量、新模式。

实施路径与运作模式

注重协作,健全主体线。社区慈善基金运营主体主要有3类。一是运作主体一﹣管理委员会。成员由镇街负责人、捐赠人、慈善会、社会组织、居民骨干等代表组成,负责筹集资金、审议资金使用方向和慈善项目安排、信息公开等工社区发展基金会。负责对社区慈善基金的具体运作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社区慈善基金合法合规、管理规范、公开透明。三是执行主体一基层社工站或社会组织。策划执行社区慈善基金项目,负责链接资金、物资、志愿者等社会资源,组织开展慈善活动。三大主体以管理委员会为核心,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沟通与联系,做好协同与分工。

整合資源,完善资金线。社区慈善基金的资金主要有3种来源:一是多元捐赠。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动员辖区企业单位、爱心商户、共建单位、党员群众捐资捐物,链接慈善组织予以支持。二是活动与项目筹款。遵循慈善法,开展义演、义卖、低偿服务等活动筹款,或点对点链接慈善资源满足居民需求,或策划慈善项目,参与网络募捐。三是政府购买慈善服务。市级开展“慈善同心.志愿同行”活动,聚焦孤寡老人、困境儿童和残障人士等困难弱势群体,对符合活动要求的社区慈善基金项目,给子一定的资金支持。

绕需求,建设项目线。社区慈善基金项目主要是围绕“三个聚焦”,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聚焦城乡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组织开展或者资助开展社区慈善活动和项目,并及时进行项目宣传推介、公开公示。今年9月全市开展的社区慈善基金精准对接项目活动中,有96个社区慈善基金对接实施113个慈善项目,涵盖扶老、帮困、助残,困境儿童、失独家庭帮扶,志愿服务、社区教育和卫生、村庄环境改善、疫情防控等领域。

引入社工,延伸服务线。社工在社区慈善基金运作中主要开展3方面工作。一是根据日常工作中掌握的社区需求,为辖区内的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流动人口等困难弱势群体策划小微项目,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二是承接社区慈善基金项目,联合社区、志愿者等力量,综合运用自治、法治、德治方式,破解社区治理难题。三是根据日常工作、社情民意走访中掌握的爱心捐赠意向,主动劝募、推介项目,壮大慈善资金池。

培育志愿者,扩大参与线。社区有3类抓手。一是以社区慈善基金项目吸引人,广泛招募,建立助老、助残、扶幼、助困、社区治理等志愿服务队伍。二是培育社区志愿典型,挖掘社区能人,加强社区慈善文化和公益宣传,用身边的慈善故事、公益达人影响、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活动,营造向上向善的社区氛围。三是社区慈善基金通过“时间银行”等积分兑换的方式,支持开展志愿服务,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初步成效与未来展望

总善帮扶方式更精准、更多样。在政府统一救助、慈善组织定向帮扶、社会自发救助后,社区慈善基金根据辖区实际,开展全方位、多领域、个性化的精准帮扶。各地广泛开展“微心愿”活动,为低保老人、大病家庭、困境儿童、残疾人带去温暖,精准解决困难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困难群体服务更专业、更贴心。相比传统的慈善帮扶,社工的加人,有效提升了慈善服务品质。各地的社区慈善基金项目多数由社工机构承接,如太仓市“百名困境妇童援爱行动”,重点发挥专业优势,做好上门走访、心理咨询、健康检査等环节,然后针对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链接政府部门、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等资源,提供更加精准的帮扶。

志愿服务参与更广泛、更深入。在社区慈善基金的背后,有一群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在默默付出。在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你我慈善、互帮互助”已成为乡风文明最亮丽的风景线,这里不仅基本实现了小额捐助不出村、“小灾小难”有人帮,而且还有连续15年为村里老人免费理发的好村民,有脱困后年年捐款的爱心人,还有因受慈善帮助奋发向上的好学生,等等。

社区治理协作更顺畅、更高效。社区慈善基金通过链接各方资源,协同各方主体,有效解决了一批居民诉求较高的社区公共事务问题。如高新区狮山商务创新区万枫社区为解决垃圾分类中经常出现的垃圾桶旧址脏乱差问题,动员了7家共建单位捐资,社区党员、居民参与,将22处旧址改造成花园,并链接2支社区志愿队对小花园进行日常维护管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意识不断增强。

社区慈善基金的“五线”促“善治”模式,为苏州城乡基层治理注人了新活力、善力量。下一步,苏州市将立足实际,通过举办全市主题活动,在强化社区党建引领、拓展社区(村)慈善基金覆盖面、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完善联动协同机制等方面进行重点推进。
(苏州市民政局供稿)

发表评论